探尋宋慶齡先生稱謂的由來
近日在學習強國平臺要聞部分,看到一則名為《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40周年》的刊文,文章標題下赫然寫著“秉承宋慶齡先生永遠和黨在一起的信念……”看到這里我不禁心生疑問,宋慶齡女士、宋慶齡老師、宋慶齡開國元勛等等稱謂不是都可以嗎?為何稱謂宋慶齡女士為“先生”呢?
帶著疑問我咨詢了知識面廣的同事,也從網上搜索了一些稱呼女士為“先生”的解釋,仔細了解后才明白,“先生”是古代人對讀書人的一種尊稱,在民國時期用先生來稱呼自己的老師,對于女性而言,只有那些德高望重、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才能被尊稱為先生。
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,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,堅強不屈、矢志不移、英勇奮斗,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、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,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,為婦女兒童的衛(wèi)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(yè),為祖國統(tǒng)一以及保衛(wèi)世界和平、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(yè)而殫精竭力,鞠躬盡瘁,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受到中國人民、海外華人華僑的敬仰和愛戴,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,并享有崇高的威望,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,將會永載史冊。因此稱宋慶齡為先生,的的確確是實至名歸。
對于杰出的女性,常見的稱呼還有奇女子、女英雄、女強人等等,但是它們在都有一個“女”字,而“先生”更是一個把女子放到和男子平等地位上的稱呼,在尊敬程度上更勝一籌。除了宋慶齡先生,在關于共和國勛章獲得者、中國首位諾貝爾醫(yī)學獎獲得者屠呦呦,著名文學家楊絳的新聞報道中也能夠看到對她們屠先生、楊先生的稱呼。
俗話說“巾幗不讓須眉”,在我們魯中公路64載的風雨歷程中,各個崗位、各個工種上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女強人,她們敬業(yè)奉獻、奮斗拼搏,為公路建設事業(yè)和企業(yè)經營發(fā)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。讓我們時刻以身邊的優(yōu)秀同事為榜樣,團結合作、攜手共進,共同見證更多女強人的出現,努力打造出魯中公路的女“先生”,加油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