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粽兒香
我小的時候就吃慣走南闖北人做的各地時令小吃了。我家粽子也只是在每年端午前一次包上百八十個,街坊鄰居之間送上一多半,剩下的我們家人兩頓飯就吃光了,但總覺著沒有外邊的偉麗東北大粽和老婁家的溫州粽子吃著甜、香、軟、黏。這主要是因為家里的糯米粽子包的緊實,煮熟吃的時候口感有點偏硬。
偉麗大粽的加工點就在我同學家村的路邊,每次走到他們家都聞到粽子甜香,我就很好奇為啥我家煮粽子,就沒有這種香味,就因為他們使用36印大鐵鍋嗎?跟老板家人見面次數(shù)多了,人也熟識了,見面不打招呼都不好意思了。聊到他家粽子為啥這么好吃,他自豪地說:他家的粽子都是哈爾濱產(chǎn)的一季新米,不像南方人用的大米又是早稻又是晚稻的,東北大米味道就是香。但說到粽子為啥這么甜的時候,他就閃爍其詞的說:因為鍋里粽子多,棗就多,煮了一晚上甜味混到一起都滲到粽子里了。
后來我見到溫嶺的婁佳寬也賣開了粽子,他家的粽子叫溫州粽子,因為是老熟人,見面就打開箱子讓我嘗嘗他家的粽子味道怎么樣,粳米粽子、糯米粽子、紅豆沙粽子、蜜棗粽子、黑米粽子、咸肉粽子品種還真不少,我就要了個紅棗粽子,一嘗味道還真不錯。看著光滑的粽葉,咬著黏糯的米粽,我就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,為什么這么黏的粽子粽葉上一粒米都不粘?老婁看我看著他,狡黠的一笑說:“被你看出來了,我在里邊加了一點點淀粉糖,跟蔗糖比粽子吃著又黏又甜,口感好了賣得也好。”我知道淀粉糖是天然食品添加劑,不是化工合成的那些甜味素,對人無害,一百斤粽子也就放一調(diào)羹到鍋里,成本也不便宜。我問他你這粽葉用幾次了,他說只要粽葉不裂,收回來洗干凈再和新鮮粽葉一起用,他家不會用那些看著綠油油的粽葉,那些粽葉對人沒好處。
也不知道為什么,今年特別想念媽媽裹的粽子,不大不小,吃兩個就差不多了,再吃一個就有點吃撐著的感覺了,但是從今往后我是再也吃不到那種粽子了。
粽香年年飄,也不論是紀念屈原,還是紀念伍子胥,端午節(jié)的粽子和艾蒿又來到我們身邊。青山常在,綠水長流,端午節(jié)的粽香承載著中華千年濃濃的人文氣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