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緣”來如此
人生中最初遇到的人就是父母,他們是我們最應(yīng)該,也是必須要感恩的人。百善孝為先,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,至今還作為社會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的重要一項。在家庭關(guān)系中不懂得感恩的子女,很難讓人相信他能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(jì)守法好公民。南宋朱熹相傳曾手書一“孝”字牌匾,字上部酷似仰面作揖的后生,其腦后卻活現(xiàn)一個猴臉,寓意為“孝則為人,不孝則為猴”。感恩父母,無疑是做人的第一課。
如果說父母是人生中最初遇到的人,那么老師應(yīng)該便是第二個。師者,傳道受業(yè)解惑之人。一生中遇到過許多的老師,有的可能都成了朋友,總之一定會有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師。遇到一位教會你做人的老師,無疑是這輩子最大的財富,一句不經(jīng)意的一句話,沒準(zhǔn)會在人生中救你一把,這份恩情又當(dāng)何以為報呢?
情不知何起,但愿與君攜手共老,共賞余生四節(jié)。一對情人的相遇是人世間最為奇妙的緣分,兩個不同的靈魂相隔萬里,阻著百河千山,一旦遇見,相互之間便會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讓雙方不斷融合,最終竟然成為一個靈魂。生命太短,情緣太長,一生熱戀難結(jié)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三世之緣。感謝有你相伴,才會收獲一生的愛與幸福。
感恩是由心而發(fā),從倉頡造字的含義來看,“感”、“恩”,都是發(fā)于心跡真誠流露出的情感。其實不僅人會感恩,其它動物也一樣。中國古代動物報恩的故事其實非常多,比較膾炙人口的有《白蛇傳》,還有比較浪漫的如蒙古的《馬頭琴來由傳說》,而《西游記》又何嘗不是動物報恩的故事?這些都偏于神話了,但所有的故事都是來源于生活,無數(shù)的民間故事豈是捕風(fēng)捉影呢?換個角度思考一下,不懂得感恩,或者不會感恩,又何以為人呢?
人每天不知要見到多少人,緣分讓我們相逢,緣分讓我們離散,我們遇到的人,有的教會我們?nèi)棠停械慕虝覀儓詮?,但無論好壞都曾教會過我們東西。所以說,要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