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
離家日久,故鄉(xiāng)的路逐漸變長。年少剛離開時,路途是短暫的,年齡漸增,故鄉(xiāng)的那條路也變得長了。工地上很忙,兩個多月才能有一次回家的機會,每一次收拾行囊準備回家時都歸心似箭,內心的激動噴涌而出。
拌合站門口沒有公交車,要回家只能步行穿過一條山間小路到八陡鎮(zhèn)的公交站去坐車。從工地出發(fā)到公交站有兩條路,一條大路,一條小路。大路平順好走,但是需要花費的時間也長。小路卻不好走亂石突兀、雜草叢生,只是村民放羊的時候才走的路。說是小路其實那根本就不是路。之所以能識別出他是路,就是因為這條“路”上的草被人踩的已經(jīng)長不起來了,明顯的比“路”旁邊的草矮了許多。小路雖然不好走但是距離短,可以比走大路節(jié)約5分鐘的時間,所以一般我都是走小路。選擇走小路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,山林之間有青山、綠樹,山風、鳥雀為伴可以緩解回鄉(xiāng)的急燥心情。走完了山間小路,接下來就是坐車、倒車,急切而又乏味。
走近村莊,首先看到的是那幾棵老樹和那一排排的房子。相對都市的吵雜,家里更顯得寧靜祥和。聽到的也只是狗吠、羊叫還有鳥兒的婉轉清唱。當年和小伙伴玩耍的地方也蓋起了房子,再也尋不見往日的身影,聽不見昔日的歡笑。每每此時總會想起賀知章的《回鄉(xiāng)偶書》,沒有“笑問客從何處來”的陌生,卻有濃濃的鄉(xiāng)情和熟悉的鄉(xiāng)音。
些時,早就知道我要回家的父親和奶奶已等在了門口。連家中的小狗也再來迎接,汪汪的叫著那場面也是相當?shù)穆≈?。父親則接過我的背包,奶奶顫巍巍的站起來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,然后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,好像要把這段時間發(fā)生的事都和我說一遍。親人之間也只是幾句簡單的問候,只是這簡單的問候就讓我內心熱流涌動忘記了旅途的辛苦。家里的一切都是生動的,天高云低、風吹樹搖、鳥兒飛旋、麻兔輕跳,簡單而靈動。
故鄉(xiāng),承載了太多兒時的歡樂,也是讓我明白是非對錯的地方,那個時候不知道什么是價值觀只知道什么事情該做,什么事情不該做。每次回想往事的時候,回憶最多的就是我的母親,在我小時候母親的教導對我的影響很大。記得讀小學時,我班有個跛子家里排行老三,我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“三瘸子”,有次放學的路上我們幾個總是要喊著他的外號捉弄他、嘲笑他、學他走路。不巧的是有一次讓母親撞個正著。母親當時就非常生氣狠狠呵斥了我,回到家里又是一番批評教育:“人要臉、樹活皮,你怎么可以當面取笑別人,拿別人的短處尋開心。你的同學,他天生也是健全的人,只是后來出了意外成了瘸子。遭到這樣的變故內心肯定難過而自卑,而你們不是拿出愛心,關心他、幫助他去減少意外給他帶來的心靈創(chuàng)傷,反而在這里嘲笑,奚落他這不是在揭別人的傷疤,往人家傷口撒鹽嗎?”就是因為這件事我不但被媽媽說還罰了站,那天我感覺是我人生中最長的一天。后來我再也沒有嘲笑我的那個同學,每次遇見他心里反而總有一種羞愧的感覺。這絲羞愧來自于我的母親,是她教會了我怎么做人、怎么做事,什么該做、什么不該做。人生的諸多道理,母親在我年幼時講了不少,成為了我做人做事的準則、規(guī)范,現(xiàn)如今母親的諄諄教誨只能在夢里聽到了。高中畢業(yè)后就遠走他鄉(xiāng)去工作,故鄉(xiāng)的路越走越長……
每一次要離開時,背包里總是塞滿了家里的土產(chǎn),這種無言的愛意讓我酸楚不已,眼淚眼里打轉。我不敢回頭,怕讓他們看到我紅眼圈,其實我更怕看到他們抹眼淚。他們站在家門口就一直這樣的看著,看著車子漸漸走遠,看著他們的孩子離開他們的視線。
醉過才知酒濃,愛過才知情重。離家越遠對家的思念越重,結束一天的工作,放下疲憊的身軀,讓思緒回到那久違的故鄉(xiāng)……

